更耐用还节能
图1:嘉和科技生产车间
本报讯 记者吴洁摄影报道 2018年2月,由昆明嘉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一台碳酸盐泵替换下国际大牌产品,在中石化旗下炼化厂一次试车成功。至今,这台泵已连续无故障使用超过3年,还解决了一直困扰生产的问题。
图2:嘉和科技装配车间
昆明嘉和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特种工业泵的国产化。尽管国产特泵的研发、制造已取得不少突破性进展,但在生产条件严苛的石化关键环节,进口特泵仍是主流。在石化行业,一般情况下,生产线须保持3年不间断运行,停产检修1天的损失可能高达7位数。因此,生产线上每个零部件都必须质量过硬。特泵是石化生产线的“心脏”,其中的碳酸盐泵,要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环境下工作,技术含量高,行业内通常首选国际大牌。
图3:嘉和科技全景图
2017年的一天,中石化炼化厂找到合作伙伴昆明嘉和公司,其乙二醇装置的一台非常重要的碳酸盐泵近年来维修故障率频发,平均每年维修6次,严重影响正产的生产,向昆明嘉和公司咨询。经多次现场勘察和讨论,昆明嘉和公司为其提出了一套“量身订制”的解决方案,以仅为进口产品1/3的价格,为该中石化炼化厂订制一台碳酸盐泵。昆明嘉和公司研发技术工程师黎海雁介绍:“原来设备故障率高是由于汽蚀余量大导致泵振动值超标,我们进行了技术优化,解决了这个问题,机泵的稳定性提高了,使用寿命也更长。”
此后,昆明嘉和公司又在节能技术上对该产品进行了升级,2019年,进入中石化旗下另一炼化厂。泵一般使用电机驱动,昆明嘉和公司根据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温蒸汽的实际,将泵改造使用蒸汽驱动,一年能省下近150万元电费,相当于一台泵的成本。
短评
中小企业也扛起了树品牌的责任担当
有一种观点认为,物美价廉是悖论。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已然成为全球众多普通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时,质量低劣等刻板印象仍然没有被完全消除。当然,我们不得不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些领域仍要努力追赶;但我们也可以自信地说,物美价廉不是悖论,在不少领域已成事实。当中,不乏一批像昆明嘉和公司这样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努力。他们深耕某一特殊领域,在技术上求创新,在品质上求上进,在服务上求突破,不断向装备制造微笑曲线的上方靠近,为中国制造在全球工业体系中擦亮品牌。
吴 洁